河北临西创建玉兰乡村振兴示范区

2020-10-06 10:55:57 来源:邢台日报
进入移动版,省流量,体验好

行走在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东留善固村,宽阔平整的马路两边是参天绿树,白墙灰瓦的徽式围墙包围着座座工厂,两层小楼的新民居前鲜花盛开;村外,千亩梨园里硕果累累、硕大鲜脆的玉露香梨挂满枝头,果农们正在加紧采摘,进行分拣包装。

临西县玉兰乡村振兴示范区以东留善固村为核心,辐射涵盖下堡寺镇西部的10个村。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,玉兰示范区确定了“一轴一带两区三园”的总体布局,即打造横贯示范区东西的商务服务中心轴,培育以学习“玉兰精神”红色旅游和采摘观光绿色旅游为主的旅游景观带、以东留善固为中心的综合服务核心区和现代商贸物流区,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、万亩观光采摘园、有机蔬菜种植园。

●开辟多元化增收途径

近段时间,西王庄村农民王清玉家里异常热闹————看到王清玉种藕种出了名堂,大伙儿都纷纷上门取经,愿意加入种藕的行列。王清玉今年种植的30亩藕还没收获,就被群众当作藕种订购一空。

王清玉通过自学摸索,找到了一条集种养为一体的“生态种藕”新路子,提高了莲藕品质,收益实现了多元化。王清玉在承包的土地中,除了开挖30亩的藕塘外,还建起了占地5亩的猪舍,种植了10亩田地的玉米,藕塘四周及一些角角落落的地方,也“见缝插针”式地种上了红薯、黄豆。收获的粮食作物全部当作养殖几十头生猪的绿色饲料,生猪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处理沉淀,形成的沼液可当作莲藕的肥料使用,剩下的粪渣则又成了种植农作物的上等底肥。

“用收获的粮食做饲料,30亩的藕塘里还放养着10万尾泥鳅、4000尾日本新鲤鱼。”王清玉介绍,泥鳅和鲤鱼可以松软池塘底的泥土,有利于莲藕扎根生长发育,粪便又是莲藕生长的天然肥料。

王清玉算了一笔账:根据今年莲藕的长势,亩均保底产量7000斤,按目前市场价计算,可收入40万左右;生猪、泥鳅和鲤鱼这三个“链条”上的副产品最少能收入30万。

目前,临西县投资近千万元,新修示范区总长1500米的“士英大道”,修建田间小公路4000多米,兴建2个大型冷库、东留善固文化馆。立足乡村特色和资源优势,鼓励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重点发展“两高一优”农业,催生了一大批典型发展示范户。示范区内有农业产业化合作社53家、家庭农场12家,连片规模化产业项目近20个,规模生猪养殖、观赏苗木种植等一村一品、各具特色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。

●开启乡村“美颜+提质”模式

走进大米庄村,干净的街巷两旁绿树成行,休闲广场开阔别致。在全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,全村党员干部群众齐上阵,对全村的环境卫生彻底“大扫除”。建立起保洁队伍的同时,村集体出资,完成了花草栽植、墙壁粉刷、广场改建等绿化、美化工程。

为破解白色垃圾治理难题,在示范区内,临西县探索实施了“废旧垃圾袋换购日用品”行动,村民捡拾一定量的垃圾袋,可以到乡政府换购香皂、牙膏、毛巾等日用品,由专人管理并记录换购台账。垃圾袋在乡政府仓库内存放一定数量后,转运到垃圾处理站回收再利用。

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,示范区内不断加大投入,实施了水、电、路、气、讯为重点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,通过联村供水站、村村通自来水、农村小学改造升级、万米乡村道路硬化、街街巷巷安装路灯、天然气进村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实施,公共服务功能日趋完善。

去年以来,临西县投资2100余万元,新建7个乡镇垃圾压缩站,购置6台压缩式垃圾车、41辆垃圾转运车和钩臂垃圾箱、人力三轮垃圾车等运输清扫设备,配备农村保洁员620名。县财政每年出资1800余万元,将农村生活垃圾清扫及转运全部托管,并按照企业运营模式运行。通过“村收集、企转运、县处理”的处置模式,实现了“农村垃圾跟着月亮走,太阳底下没垃圾”的根本性转变。(记者闫丽静 通讯员张玉坤)

来源:邢台日报
责任编辑:王学峰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
			河北新闻网
			官方微信
			
			河北日报
			客户端
			
电子报
立即打开
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